工作总结
算上实习的时间,工作也有一年了呢,幸运的是,实习的时候有大神带我,正式工作
之后又有许多东西来磨练。
但无论如何,要一个才一年的"菜鸟"来总结工作经验,还是有点说不过去的。但是
谁叫这里是我的博客并且每人能评论呢(开issue评论的不算)?!
- 代码的第一要素是给人看!easy to read,当然这原话是从老司机那里copy来的,
对此观点我深表赞同,毕竟机器才不管你写的咋样什么风格呢,对它来说全都是01010101
。 Do not magic!
以前我总想写一个由数据驱动代码的generic
的框架,这样我
就可以省事儿啦!啥意思呢?举个很不magic的例子:
class Foo:
def get_a(self):
return "this is a"
def get_b(self):
return "this is b"
def run(self, astr):
return getattr(self, "get_%s" % astr)()
print(Foo().run("a"))
print(Foo().run("b"))
运行一下:
root@arch tests: python test.py
this is a
this is b
初看好像还好啦,但是如果一个项目里充斥着这种代码 ------ 你试试就知道。
- 把函数变成纯函数。抽离
I/O
,抽离全局变量。依赖于全局变量和I/O
总是不稳
定的,因为总是依赖外部状态。例如:
In [1]: import requests
In [2]: assert len(requests.get("https://api.github.com/").json()) == 30
万一哪天API改了,这代码就跑不动了。当然Github的API是很稳定啦,那网断了呢?
把函数拆开来,分成纯和不纯的部分。一方面可以提高复用性,另一方面的原因嘛。。。
稍等让我编一个 ----- 毕竟就算抽出来也不能避免断网啊是不是 :joy:
- 程序总是在理想和现实中间的一个位置 ------- 也就是说,他总是在两方面权衡之后
的结果。 - 多读英文总不会错,如果说掌握语言最重要,那一定是英语。离了英文文档和Google
我简直不能活。